正向理线可以在机房(主机房的网络区或弱电间)中自进线口至配线架之间全部整齐、平行,十分美观。缺点是实施工程人员要对自己的实施工程质量有着充分的把握,只有在基本上不会重新端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向理线施工。在本文中基于目前的布线工程公司已能够把握工程质量的现实,推荐采用正向理线工艺。
4)施工快捷:耗费1.5人,在30分钟内完成24口配线)机柜内单侧进线:从机柜内的一侧进线,另一侧留给电源、光缆和跳线大效果对于综合布线工程而言很有大的意义,详述如下:
在早期的布线工程中,机柜式配线架上的模块端接时,实施工程人员往往是站在机柜内进行实施工程,由于机柜内的空间狭小,致使实施工程人员难以展开,导致施工速度和实施工程质量下降。现在的布线工程中,实施工程人员大多在机柜正面进行配线架上的模块端接,他们象面板上的模块端接一样,先端接模块,然后将模块插入配线架中。这就要求模块后的双绞线长度应该留得比较长,如果考虑到模块在今后维护时也会从正面取出,并来测试和检查,就有必要将这些预留的双绞线保留在配线架后的托架上。
配线架后侧的托架上预留双绞线的另一个目的是为测试不合格的模块保留再次端接的机会。做过施工的人都知道,在工程自测试工程中,模块端接出错和测试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对模块进行重新端接后这样一些问题大多数都能够解决。但模块重新端接前需要将已经打过线的双绞线线头剪去,利用新的线头重新端接,这同样也需要一小段双绞线。
早期的模块包装袋中往往有一个100mm长度的尼龙扎带,在模块设计时也会在模块的尾部保留绑扎双绞线的托板。可能是用于成本的原因,现在的非屏蔽模块中大多已经取消了托板和尼龙扎带,而屏蔽模块则仍然保留了绑扎托板和尼龙扎带(用于将双绞线的屏蔽层固定在模块的屏蔽壳体上)。
模块上的双绞线绑扎托板能够更好的起到固定双绞线,使双绞线所受到的外部拉力不会传导到模块端接端的作用,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块端接的长期可靠性。在取消了绑扎托板后,就有必要考虑在施工工艺中让双绞线为模块的端接点施加压力,而不是施加拉力。因为施加拉力的结果有几率会使若干年后模块的端接点松动甚至双绞线脱落,造成断线故障。
如果能在模块背后的双绞线固定方式上做文章(如:将双绞线弯曲成弧线形或圆环形等等),使双绞线对模块形成微小的压力,这样就能够达到提高长期可靠性的作用。
机房美观是施工各方都希望做到的效果,但怎样找到快速而又美观的方法却一直是一个困难的事。理线工艺的目标是:能做到在机房内和机柜内的任意一处都允许外人拍照。
机柜内不可能不理线,无论使用哪一种理线方法都会消耗一些人工,只是多与少而已。正向理线由于线缆的一端是能自由活动的,因此理线速度比较快。根据测算,如果从桥架入口处到机柜之间的距离为9米、机柜高度为2米,24口配线个人全程理线个人在开始时将双绞线穿入理线板时帮助送线,在双绞线从配线架模块孔穿出时负责接线并检查线号是否与标签框内预设的线根)线缆的理线(从吊顶经架空地板至机柜内的配线米。未计入寻找线根线)的理线仅需半天就能够实现。这一段时间远远少于逆向理线所需的时间,比瀑布型和简单理线所需的时间略长,属于工程中可接受的范围。
大多数综合布线机柜内的双绞线敷设方法为两侧走线,其目的是减少均匀分布。而其缺点是电源插座(或PDU)只能横向固定在两根后立柱中间(可能与双绞线之间的间距小于标准而导致对双绞线会产生的电磁干扰),或者是安装在没有走线的地方。其实,在机柜内除了水平双绞线之外,还有电源插座(PDU)、光缆、大对数电缆,如果要在机柜之间进行长跳线互连,则长跳线也有一定可能会占据机柜后侧的某一边。
机柜内的所有双绞线最好是沿一侧(一般是右侧)走线,从机柜的底部上升到配线架高度后横向转弯,延伸到配线架的托线架上。而另一侧则以电源插座以及不强电干扰不敏感的、光缆和大对数双绞线电缆,也能够适用于敷设长跳线大效果达到后,从机房双绞线入口处到配线架模块端的所有双绞线已经全部整理整齐,也能够达到从一个机柜到另一个机柜之间的双绞线整理整齐,并在配线架上留有为测试失败时要重新端接所需的预留双绞线、正向理线对布线材料的要求